-
最近文章
常用標簽
分類目錄
a+醫學百科鏈接
鏈接表
近期評論
- 你好 在 經典!《人體解剖學》電子書 +視頻+課件下載 上的評論
- 李超 在 醫學百科博客上線了 上的評論
- theo liang 在 活熊取膽汁只因被打了迷醉藥,活熊取膽后遺癥99%患膽囊炎 上的評論
- 香精 在 食用油或致不育 黑心油廠大豆油兌香精變身花生油 上的評論
- 蒙牛含致癌物純牛奶是否已經流入市場? 多方提出重重疑點 | 醫學百科 在 蒙牛10月自檢出致癌物未公開 網友貼圖疑似問題牛奶已流入市場 上的評論
文章歸檔
功能
標簽歸檔:中醫經典
中醫經典:《難經》全文-目錄及索引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是一本中醫理論著作, 共3卷。原題秦越人撰?!半y”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 《難經》 ”解?!敖洝蹦酥浮秲冉洝?,即問難《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后逐一解釋闡發,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難,對人體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但據考證,該書是一部托名之作。約成書于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該書以問難的形式,亦即假設問答,解釋疑難的體例予以編纂,故名為《難經》。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俞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其中1~22難論脈;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62~68難論俞穴;69~81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沖門(消化道的7個沖要部位)和八會(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包括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并對五臟之積,泄痢等病多有闡發,為后世醫家所重視。全書內容簡扼,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并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有多種刊本和注釋本。
李時珍中醫經典書籍《本草綱目》完整版在線閱讀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撰成于萬歷六年(1578 年),萬歷二十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全書五十二卷,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100 余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題解 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修改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于萬歷六年(1578 年)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采集樣本,耗費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綱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藥物學家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本草綱目》作者并非李時珍,真正之作者不得而知,李時珍花上一生時間編纂新資料及糾正錯誤資料。 體例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藥1892種(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 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制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 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占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濕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黃帝內經》白話文(下)
黃帝內經白話文(十九)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黃帝問道:春時的脈象如弦,怎樣才算弦? 岐伯回答說:春脈主應肝臟,屬東方之木。在這個季節里,萬物開始生長,因此脈氣來時,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所以叫做弦,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應指實而有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來不實而微弱,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春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記憶力衰退,精神恍惚,頭昏而兩目視物眩轉,而發生巔頂疾??;其不及會使人胸部作痛,牽連背部,往下則兩側脅助部位脹滿。 黃帝道:講得對!夏時的脈象如鉤,怎樣才算鉤? 岐伯說:夏脈主應心臟,屬南方之火,在這個季節里,萬物生長茂盛,因此脈氣來時充盛,去時輕微,猶如鉤之形象,所以叫做鉤脈,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盛去亦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充盛有余,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內經》白話文(上)
黃帝內經白話文(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從前的黃帝,生來十分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于言談,幼年時對周圍事物領會得很快,長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時,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問道: 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于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 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于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辦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 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漿, 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欲,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于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 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古代深懂養生之道的人在教導普通人的時候,總要講到對虛邪賊風等致病因素,應及時避開,心情要清凈安閑,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與內,這 樣,疾病就無從發生。因此,人們就可以心志安閑,少有欲望,情緒安定而沒有焦慮,形體勞作而不使疲倦,真氣因而調順,各人都能隨其所欲而滿足自己的愿望。 人們無論吃什麼食物都覺得甘美,隨便穿什麼衣服也都感到滿意,大家喜愛自己的風俗習尚,愉快地生活,社會地位無論高低,都不相傾慕,所以這些人稱得上樸實 無華。因而任何不正當的嗜欲都不會引起他們注目,任何淫亂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亂他們的心志。無論愚笨的,聰明的,能力大的還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 的變化而動心焦慮,所以符合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夠年齡超過百歲而動作不顯得衰老,正是由于領會和掌握了修身養性的方法而身體不被內外邪氣干擾危害所 致。